截至2024年上半年,全国有34万家酒店处于开业状态,总房间数达到了1623万间。行业竞争如此激烈★,以至于酒店平均入住率普遍不高。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利来老牌ag旗舰,2023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仅为50%。这就意味着中国的酒店平均每年有一半的房间空置,这些闲置下来的房间,就是中国酒店业过剩的部分。
面对客房过剩的酒店业,如果惠选订房的模式还是和携程一样,那也注定无法成为“刚出壳的巨兽”。飞猪、美团等已是前车之鉴,其实力不可谓不强★,但终究也难撼动携程在酒店OTA行业的霸主地位。
截至目前★,惠选订房已经与广东★、广西、重庆★、江苏★、湖南★、河南、福建、湖北、安徽、青海、吉林省等地达成了代理合作★,这些代理商要么是酒店行业的直接从业者,要么是属于酒店行业的相关服务商★。
惠选订房之所以能够在酒店行业创造出新的供给,核心在于将长期被OTA控制的定价权真正交还到了酒店手中★。
提起Priceline★,现在许多人可能不太熟悉★,但是如果有海外酒店预订经验的人,对于Booking一定再熟悉不过★,而Booking其实只是Priceline旗下一个子品牌。
关注的同时★,也避免不了质疑★,因为惠选订房和传统的互联网公司“长得有点不一样★”。这种感觉★,就像当年拼多多刚刚在电商行业崭露头角,很多人没有想到拼多多的★“砍一刀”会在电商行业砍出这么广阔的一片天地。
如何保证在既不影响现有OTA供给模式的情况之下,通过新供给创造业务增量★,成为惠选订房能否顺利成长为★“巨兽”的关键★。
先发展城市代理,然后开拓B端酒店商家★,最后发展C端用户。这不仅是惠选订房市场开拓的战略布局,同时也成为在资本寒冬之下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参考样本★。
酒店互联网上一次地壳运动,还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以携程为代表的OTA(线上代理机构)的异军突起。此后多年来,OTA头部化趋势加速,等级越发森严★。二十多年后,惠选订房从板结的行业中钻了出来,自2024年9月1日上线以来★,迅速引爆了行业关注,上线天就获得了上海牧鲸资本3000万元的战略投资。
原因是Priceline创立之初★,为了防止大量效仿者的跟随及竞争★,就将用户定价的酒店预订系统申请了专利,这就导致在20年内的专利保护期内竞争对手不能使用该商业方法。
一个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★,起步阶段往往面临一个难题:先吸引B端商家入住,还是先吸引C端用户注册?
正因如此,惠选订房为酒店行业创造的新供给生态,没有抢占传统OTA的市场份额,而是避其锋芒★,深入挖掘价格敏感型的客户资源★,帮助酒店找到新的增长点★。
惠选订房的质疑声背后,其实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在资本寒冬之下所面临的发展窘境★:当资本遇冷,融资困难利来老牌ag旗舰,互联网公司在“无钱可烧★”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成长?
第十七届中国饭店全球论坛的数据显示,早在2016年★,中国酒店市场客房订单量来自OTA的比例已高达70%。OTA为了确保平台价格优势,一般会要求入驻酒店做到★“全网最低价”★;有些酒店甚至还会被要求直接将客房底价“批发★”给OTA★,至于OTA再以什么价格出售和酒店无关★。
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一家初创的明星公司★,关注度有多高,质疑声就有多大★,惠选订房也难以幸免。
Priceline凭借★“用户定价”模式,成立当年就获得了一亿美元的融资,不到两年就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,甚至还吸引了李嘉诚的注意★。
用户确认出价之后,惠选订房会将订单派发给符合条件的酒店,酒店根据客房入住情况,决定是否★“抢单”。一旦有酒店抢单成功★,用户会收到平台生成的核销码,凭码即可前往酒店办理入住。惠选订房这种“滴滴模式”,翻译成专业术语叫做C2B用户定价模式。追根溯源,这个模式并非惠选订房首创,早在1998年一家名为Priceline的美国公司率先发明了这个模式,英文名为“Name Your Price”利来老牌ag旗舰。
面向用户的需求端是公共的,对于所有竞争者都一样,只有当一家公司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供给,用户才有理由从已经习惯了的平台转移到新的供给平台上来。
李嘉诚的投资版图中★,很少涉及互联网公司,但Priceline却成为特例。
惠选订房在商业模式明牌之后,尽管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★,但当下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竞争对手的抄袭与模仿
12月11日,2024年第二届西部酒店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惠选订房获得★“酒店业最佳模式创新奖”。
所以对于酒店行业而言,符合经济学规律的定价模式,应该是客房价格随着入住日期的临近而阶梯递减。